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比亚迪宣布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曾毓群:锂矿(2)

来源:资源与产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7月22日 04:36: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已初步建立》 韩媒:现代汽车考虑在所有车型上使用宁德时代电池 《亿纬锂能拟合作投建年产9万吨

《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已初步建立》

韩媒:现代汽车考虑在所有车型上使用宁德时代电池

《亿纬锂能拟合作投建年产9万吨锂盐项目 预计总投资30亿元》

蔚来7月21日发布消息称,将于2022年第四季度计划交付150kwh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液、硅碳复合负极材料、超高镍正极材料,能量密度达360Wh/kg。届时在售车型全新ES8续航可达到850km,ES6可达到900km,ET7 的NEDC续航可突破1000km,用户可以通过电池灵活升级方案享受该电池。

《鼎胜新材:拟定增募资不超27亿元,用于年产80万吨电池箔及配套坯料项目等》

36氪To B产业组会为大家汇总每日新能源领域的主要新闻,7月21日新能源行业动态日报如下:

攀钢钒钛与大连融科就钒储能介质签订5亿合同

7月21日上午,“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在致辞时表示,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体系。张云明称,未来将进一步健全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制定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加强央地工作联动,形成协调监管机制,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支持智能拆解、材料再生等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快培育一批梯次利用和回收再生的相关企业。

据韩媒21日消息,现代汽车最近考虑在其所有车型中使用宁德时代制造的电池。消息人士称,现代汽车与宁德时代甚至已经就将要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的尺寸和规格达成了一致,但由于在单价上存在分歧,双方未能达成协议。不过,双方的谈判可能会继续下去。

《攀钢钒钛与大连融科签订5亿合同 业内人士称将用于大连恒流储能电站二期项目》

7月21日,攀钢钒钛发布股价异动公告称,今年已与大连融科就全钒液流电池用钒储能介质委托加工和钒储能介质购销签订了价值约5个亿的新商业合同。业内人士表示,该合同所生产的钒电解液即用于用于大连恒流储能电站二期项目。这也意味着,全球最大的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大连恒流储能电站二期项目或将启动。

7月20日,中国石化首座重卡换电站——百家旺综合加能站在四川宜宾建成投用。据悉,换电区域搭载七块282千瓦时动力电池,兼容工程运渣车、牵引车、载货车等,具备智慧化、自动化重卡换电精准对接技术,每天可满足168车次换电需求,自动车辆实现换电仅需3分钟,每块电池可以支撑每辆车运行140公里左右。

《比亚迪宣布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

7月21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日本分公司(BYD JAPAN株式会社)在东京召开品牌发布会,继商用车之后宣布正式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并亮相元PLUS、海豚和海豹三款车型。元PLUS预计于2023年1月发售,海豚和海豹预计分别于2023年年中和下半年发售。

政策、行情早知道工信部副部长: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已初步建立

《锂电池产业链加速绑定 厦钨新能与格林美签署三元前驱体供应协议》

作者 | 韩哲熙;编辑 | 张麟

晶科科技:拟定增不超34.5亿扩建光伏项目

7月20日晚间,厦钨新能、格林美公告双方签署新一代三元前驱体合作协议,约定未来五年的供需数量总数预期为45.5万-54万吨。

亿纬锂能拟合作投建年产9万吨锂盐项目

特斯拉发布2022年Q2财报

文章来源:《资源与产业》 网址: http://www.zyycyzz.cn/zonghexinwen/2022/0722/2870.html



上一篇:宁德时代曾毓群:矿产资源并不是产业发展瓶颈
下一篇:动力电池回收风口已至:缓解资源瓶颈约束 助推

资源与产业投稿 | 资源与产业编辑部| 资源与产业版面费 | 资源与产业论文发表 | 资源与产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资源与产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